亲爱的家长、师生们:配资放心平台
近期我国南方城市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,正值暑假出行高峰+雨水丰沛,伊蚊活跃,传播风险骤增。开学后校园人群聚集,一旦病毒随师生返校,极易造成聚集性疫情。为此,我们梳理了一份“暑假—开学前后”家校联合防控攻略,请大家参照执行!
一、认识基孔肯雅热
(一)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叮咬,尚无人传人迹象。
(二)常见症状:突发高热+手腕/脚踝剧痛+皮疹,烧退后关节痛可持续数月。
(三)潜伏期:1–12天(多为3–7天)。
二、暑假期间:家庭是第一道防线
(一)居家“三件套”
(二)出行“三提醒”
1.行前:查询目的地基孔肯雅热疫情,备好驱蚊用品。
2.行中:穿宽松浅色长袖长裤,住处有纱门纱窗、蚊香或灭蚊气雾剂,减少清晨和傍晚在草丛、树阴、湿地久留,尽可能避免蚊虫叮咬。
3.返程:14天内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情况。
三、开学前1周:学校“防蚊灭蚊”冲刺
(一)校园环境“六清”
(二)专业消杀
学校可聘请有资质公司,对教室、宿舍、食堂、体育馆、厕所周边等进行热烟雾+超低容量喷雾灭蚊,在开学前3天完成,开学后每周1次,持续1个月。
四、开学后:晨午检+家校联动
(一)每日“晨午检”:发现发热+关节痛+皮疹学生,立即戴口罩、防蚊隔离并通知家长送医,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和复课证明查验。
(二)每周“卫生日”:班级责任区翻盆倒罐,做好教室卫生。
(三)每月“健康课”:校医或班主任用5分钟播放防蚊短视频,布置“家庭清积水”周末作业。
(四)家长群“接龙”:家长做好自家阳台、水培植物、院落积水清理。
五、儿童被蚊虫叮咬后的处理
(一)立即处理(0–30分钟)
1.转移:带孩子尽快离开蚊虫多的区域,避免再被叮咬。
2.清洁:用肥皂和流动清水轻柔冲洗叮咬处15秒,减少感染风险。
3.冷敷: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块,每次10–15分钟,可重复2–3次,快速止痒消肿。
(二)对症护理(0–3天)
(三)危险信号(立即就医)
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,立即带孩子就医:
1.叮咬处红肿热痛持续扩大或出现脓液、红线向外蔓延。
2.伴高热≥38.5℃、头痛、关节痛(警惕蚊媒病如基孔肯雅热)。
3.颜面部(尤其眼周)明显肿胀影响睁眼或出现呼吸困难、声音嘶哑(过敏征象)。
六、出现疫情怎么办?
(一)疑似病例:学生居家防蚊隔离≥5天,凭医院痊愈证明返校。
(二)疫点校园: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100米核心区内停课、消杀、排查,教育、卫健(疾控)部门评估后决定复课时间。
让我们一起携手,把病毒挡在门外,把健康留在身边!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、安全的暑假!
来源:淮安疾控
咨询电话:028—27215514
局长信箱:jysjyjqzjb@163.com
信息来源,请认准官方渠道
简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【简阳教育】
恒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